跑赢半程势如虹——桦甸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年中观察

  初秋时节,青山之间,中金夹矿的选矿车间响起震耳的轰鸣。这座历经200余年沧桑的老矿,如今正以“六证合一”的新姿态释放产能,成为桦甸市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而在桦甸出彩农业公司车间,一桶桶金黄的笨榨大豆油正装车发往长三角——这家深耕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民营企业,上半年产值突破2.8亿元、劲增36.8%。
  多个类似上述场景,共同勾勒出桦甸2025年上半年的发展图景:在吉林省县域经济竞速赛中,这座位于长白山余脉的县级市,以地区生产总值6.7%的增速居全省26个同类县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5%的亮眼数据,更彰显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工业筋骨:从“老树新枝”到“丛林生态”
  圆方机械的数字化车间,工人正操作机械臂加工汽车半轴。“现在数控设备当主力,推动企业产能实现快速增长。”公司副董事长指着正在调试的生产线介绍。这家曾受订单萎缩困扰的老牌企业,通过技术升级重焕生机,恰是桦甸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的缩影。
  上半年,桦甸市坚持“项目强市、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行动,鲜食玉米发展集群等3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0%。白山电厂发电量达15.46亿度、增长4.9%,凯迪能源净增产值超2000万元,鸿博钼矿等2户企业升规入统……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当地“活存量、扩增量”的组合拳:
  技改焕新:推动中金夹矿完成“六证合一”,释放产能;
  集群攻坚:实施大豆振兴、肉牛壮链等“四大工程”,成功申报省级大豆产业集群项目2个,国家级肉牛产业园获批建设;
  数字赋能:税费征管数字化转型推动增收6015万元,增幅达13.3%。
  “我们既要让老树发新芽,更要培育新树林。”桦甸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吉林出彩大豆产业研究院,科研人员正攻关蛋白提取技术。这种“产学研用”融合模式,已促成吉粮江大大豆蛋白制品打入高端健康食品市场,各类特色产业的提质发展有力推动桦甸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6.5%。
  山水文章:从“单季火爆”到“四季常青”
  “过去游客冬天来玩雪,现在春天踏青、夏天露营、秋天来看红叶,淡季不淡了!”在桦甸知名景区枫雪部落,董事长忙着接待旅游团队。今年,桦甸市抢抓省委推动黄金博物馆及宝戏台金谷景区项目建设重大机遇,实施“串珠成链”工程:红石湖综合旅游开发、杨靖宇密营遗址保护提升……多点发力下,上半年游客接待量突破8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4亿元。
  桦甸文旅产业的质变,源于发展理念之变:
  时空拓展:肇大鸡山冰雪文化季等42场活动实现“月月有亮点”;
  业态创新:黄金大道景观廊道、星空营地等新场景,让宜业宜居宜游的幸福城市更加可感可及;
  文化赋能:50余幅农民画入选国家级展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案例获全国推广。
  “我们正从‘卖风景’转向‘卖体验’。”桦甸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全面整合红色文化、工业遗址、生态资源,全力推动黄金博物馆、宝戏台金谷景区加速建设,高标准制定运营策划方案,聚力打造独具辨识度的工文旅示范区及研学基地,丰富文旅业态,优化文旅服务,重塑文旅IP。
  田野答卷:从“传统耕作”到“链式崛起”
  在吉元土产的加工车间,流水线上的黑木耳正在包装。这家新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力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稳定增长。而在桦郊乡友谊村,30名年轻干部正在田间开展“四同教育”——这种“把作业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恰是桦甸“三农”工作的隐喻。
  上半年,桦甸市农业现代化步伐加速:
  稳粮夯基:完成黑土地保护利用2.2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4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10.3万亩,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400万元惠及农机1519台套,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4万亩;
  特色突围:国家级肉牛产业园获批,长白山林下参基地启动,肉牛出栏量增长27.7%;
  改革破题:农村产权交易额突破2100万元,是去年全年总额的124%、溢价率超6个百分点。
  “现在种地是‘三本账’:粮食保底收入、合作社分红、务工工资。”八道河子镇种粮大户孙向久为农户算了这样一笔账。这种变化,源自“大豆振兴”“肉牛壮链”等工程的推进,更得益于104个村级金融服务站发放的贷款支持。
  治理密码: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
  “过去跑手续要半个月,现在3天办结!”在桦甸市政务服务中心,赢得众多企业点赞的,正是桦甸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67项服务平均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而这只是该市系统治理的冰山一角:
  营商环境:201名企业知心人助企纾困385个难题。推行信用承诺履约1.8万条,城市信用监测位列全国县级市第11位;
  民生温度:52项民生实事按计划推进,调研起底民生问题1844个,办结率达到97.6%。城镇新增就业23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创建县级返乡创业基地3家,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安全底线:整改安全生产隐患6700余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4%。
  更深层的变革在制度层面:国企重组形成“1+1+2”方阵,划拨国有产权12.84亿元;“一格三长+物业”治理模式覆盖13个社区;“童叟襄助”项目构建起特殊群体关爱网……
  冲刺下半程:在“稳”与“进”中谋篇布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但资源优势转化仍不充分。”近期召开的桦甸市委全会报告清醒指出短板。面对“十四五”收官战,桦甸已锚定新目标:
  产业赛道:始终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牵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文旅融合质效,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开放棋局:聚焦“1321”现代产业,大力引进强链补链项目。依托吉商大会、东博会等重大会事开展招商推介,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抢抓吉浙深化合作机遇,吸引更多资源资本投向桦甸;
  乡村跃升:实施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攻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提升;
  民生提质: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钧重任担当者胜。在桦甸这片热土上,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仍在续写——正如桦甸市委全会号召的那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全力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坚决夺取‘十四五’收官战全面胜利!” 
 
 
 

初审:于 鲲

  复审:邵 宇

  终审:于德新




(信息来源:桦甸发布 )
发表时间:2025-08-28 09:52